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上海竞赛生怎么升学规划?

2023-12-3140

今天我们聊聊强基计划下的竞赛生。

早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自主招生“十严格”后,竞赛升学政策便被收紧,仅省一及以上考生可报名,且绝大部分考生只能获得20分的降分。

到了2020年,自主招生取消,强基计划取而代之。竞赛生除银牌及以上可破格入围外,其余竞赛生均需要通过高考成绩才可入围。

可以看出,教育部对竞赛生的要求往后会更严格,也更全面了。这正好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面对以往只需要单科成绩优秀,就有机会获得降分录取等优惠,如今更看重全面发展的招生政策,竞赛生出路何在?

 


以下正文,来源于G大,上海某年竞赛生的真实分享。

作者:舒心

编辑:G大

每每回想起初二寒假前的那个下午,昊天经常会想,如果他当时没接受同学小陈的邀请,现在的生活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一)

当时,昊天的个子开始蹭蹭往上蹿,原本坐在班级三四排的位子,到了初二重新排座位的时候,已经被调到第五排。家里原来睡的小床,也才换了式样简单的成人单人床。

床是昊天自己选的样式,这时的他不再喜欢卡通图案的装饰,哪怕是以前喜欢的奥特曼,现在昊天也觉得“太幼稚”。

所以,在初二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发布后,去学校讲评试卷的那个下午,当同学小陈第一次神神秘秘地和他说要不要寒假一起去补课时,昊天是没太走心的。

小陈是昊天班里的学霸,也是全校的学霸。

刚进预初时,昊天就发现有一个特别的男生。

当昊天和其它男同学下课都迫不及待蹿到走廊里打打闹闹时,唯有这个男生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摊开作业本,开始做老师刚刚布置的作业。

这个男生,就是小陈。

“作业回家再写嘛,你现在写完了,回家做什么?”昊天不太能理解。

“回家我还要预习新课,也要做做试卷,要‘温故而知新’啊。”小陈稳稳当当地回答。虽然是学霸,但小陈对学习方法从来不隐藏。同学遇到不会的题目问他,他也总是能当起“小老师”给同学做细致的讲解,有的同学就戏称他为“小陈老师”。

一句话,小陈就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学霸,而且尊师爱友,妥妥的一个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后来,昊天从爸爸妈妈的闲聊中听到,原来小陈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所大学里的教授,从胎教开始,就开始对孩子的教育进行规划,小陈也在父母提前准备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引得其他羡慕一片。

昊天那时的注意力还在跆拳道上。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的跆拳道学习,到这时已经有七年了。

跆拳道学下来很苦,不少小伙伴学学就放弃了。但昊天喜欢跆拳道,从最初的白带开始,到12岁时,已经作为参赛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至于学习,昊天谈不上多用功,但不用父母操心作业,按时上交,按要求订正,肯定没有小陈那么出色,但也从来不拉后腿,成绩经常在班级里在十名左右的位子徘徊。

昊天的父母忙于工作,觉得昊天当时的成绩不高不低,尚能接受,也不太提更高要求,就这么相安无事地推进着。

因为住在相邻的两个小区,上学放学路上一起走,渐渐的,昊天和小陈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二)

讲评试卷那天的放学路上,小陈又说起寒假补课的事,还特意和昊天强调:“我妈妈给我找的这个老师特别厉害,他指导的学生,有的都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为国家争光了!”

“什么?为国争光?!”昊天一听,立马来了劲头。

“对!听我妈妈说,是要和来自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选手一起较量。”

“那好,我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行的话,我也去。”

昊天寒假去学物理的想法,立马得到父母的认同。都说初二是“天上地下”的分化期,难得他自己主动要求去补课,当父母的肯定支持。

初二的这个寒假,和昊天以往的寒假完全不一样。

春节前一共上了8次课,完全崭新的物理知识和概念,仿佛从天上一下子倒下来,让他如听天书。

看看旁边坐的小陈,也是一样,一脸茫然。

尽管上学期小陈已经开始学初三上的物理,但这位L老师讲的似乎完全颠覆了小陈已经学的和正在学的初中物理。

春节前最后一次课,L老师又给大家叮嘱,之前让大家买的高中三年物理教材是否都已到位,这个寒假,要把这三本必修和三本选修自己先“干掉”一遍。

“自学能力非常重要,自学这六本教材对大家肯定是一种考验,大家可以试试坚持不坚持得下来。”L老师说。

昊天把寒假里的所有时间全投到了这六本教材上,春节只抽了两天时间去看了爷爷姐姐和外公外婆。

连最爱的跆拳道,也只有物理书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跑去拳馆宣泄一下。

毗邻的小陈也没放弃,偶尔碰头,两人会互相打打气,“看不太懂是正常的,全看懂了才奇怪。”

有时,小陈会把一些信息安利给昊天,“如果能考到‘国二’(即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可以在高考时破格‘强基’(即强基计划,是目前高考中提前录取批次之一);如果能考到‘国一’里的前50名,就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

在崭新而错综复杂的高中物理体系中,小陈和昊天时而觉得找到一条见得到光亮的通路,时而又觉得浓雾深锁,根本看不到来路,好在两个人互相鼓励着,终于一起撑过来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三)

初二下学期开始后,昊天和小陈在每个周末去上一次课。

上课地点变成了大牛高中A校。上课的同伴已经又发生了变化,有已经在高中就读的,也有和他们一样仍在初中,但早已把方向定为“竞赛”的其它知名民办初中。

L老师平时以讲课为主,提纲挈领,不像初中老师那样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过,而逻辑框架把若干知识点串在一起,顿时,昊天就会有在迷路的时候有了导航般清晰。

茅塞顿开的感觉,让昊天和小陈物理这门学科“又难又有趣”,难也是它,爱也是它。

隔几周,L老师会发一张试卷让大家做一下。百分制的试卷,小陈和昊天大部分时候得20几分,能上个30分,是必须庆祝一下的事。

在初二暑假将结束的时候,结合平时学习情况和测评结果,昊天和小陈都拿到了A校理科班的保底录取意向。

在其它同学未来一年中仍要为中考是拼裸考,还是自招踌躇犹豫的时候,昊天和小陈,在初三一开学就开始跟着L老师学起了大学物理。

初三的一年,L老师告诉昊天和小陈,高一就冲奥赛的话,“要有舍有得”,其它的课,该放就放,能停就停,毕竟,时间是有限的。而初中学校老师是希望他们能继续“为校争光”。

抹不开学校老师的情面,初三下学期,昊天和小陈都投入了部分精力备战中考,并双双通过自招方式拿到A校录取通知书。

 

(四)

进入A校后,昊天和小陈被分在不同的两个理科班,昊天所在的班级“段位更高一些”。

与此同时,竞赛的圈子又有了新的扩展。其中,宇哥和阿泽让他们印象犹为深刻。

宇哥是A校高二学生,作为一名竞赛党,高一“省赛”(上海为省级,省赛即为上海市级竞赛)第15名,当年就拿到“国赛”入场券(省级金牌,简称省一,前20名可拿到“国赛”资格)。

在当年12月举办的“国赛”中,宇哥又一路开挂,拿到“国二”(国家级比赛银牌)。

高二再战,宇哥的目标是“国集”(“国家集训队”的简称,需要在国家级比赛中取得金牌,且排名前50)。

阿泽和昊天、小陈同届,来自沪上最牛的民办初中S中,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了竞赛内容,是S中这一届赫赫有名的“少年天才”。

“只有清北,没有第三家”,阿泽的话掷地有声和他“天才”的传说一样,让人不禁对他印象深刻。

开学还不到一个月,省赛开启。昊天、小陈和阿泽悉数报名参加。初赛、复赛、决赛,一路征程,到最后结果公布时,倒大大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

稳扎稳打的小陈,拿到“省二”(省级比赛银牌),算是无惊无险,意料之中。

原来以为能冲冠折桂的阿泽,遭遇前未有过的滑铁卢,仅取得“省三”(省级比赛铜牌)的名次。

三人中惟一拿到“省一”倒是昊天,33名。虽然没进省集训队(省赛前20名),但第一次参赛,这个成绩也算是可圈可点。

L老师对这样的结果倒不奇怪,“做常规题目又快又准,是可以通过刷题实现,但奥赛更重思考能力。对不会的内容,昊天能自己摸索,自己找路,这一点还蛮重要的。”

省赛结束后,生活回归日常。

昊天不得不面对“看到就头冷”语文。进竞赛圈时间长了,昊天也清楚,“山外青山楼外楼”,竞赛圈的高人多了去了,想“为国争光”哪有那么容易。

能进“国一”已是少数,还能进到“国集”为国争光的那实在是凤毛麟角。

如果进不了“国一”,从务实的角度讲,只要保证其它科目不要有太大短板,通过破格“强基”,也还能有机会进入清北。

小陈回归班级生活倒是很“丝滑”。从小重阅读重写作,中英文双语基础,令小陈的功底异常扎实。省赛后回归正常的小陈,似乎像没漏过课一样无缝衔接。

国庆节后,是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期中考试。

考试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全年级排名,小陈名列第五。

只有阿泽,似乎还没有从竞赛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原来预期要上“省队”的他,即使已经回归班级,但还是整天拿着竞赛题目冥思苦想。

在最近一次的竞赛升学路径收窄之后,竞赛和综合的平衡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竞赛生面前的难题。竞赛生作为一个整体,学习能力都很突出。然而高中的时间只有那么一点,顾此则必然失彼。

同时头部高中在中考环节选拔竞赛生的时候,也抛弃了过往唯竞赛成绩论的习惯,开始要求报名者在展示竞赛潜力的同时具备过硬的综合学科能力,和优良的学习习惯。

12月,“国赛”再度如期来临。虽然还没有参加的资格,但国赛的一举一动,都牵引着竞赛生们的目光。

宇哥这一年二战“国赛”。在上一年度“国二”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顺利拿下“国一”,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

每年全国只有50个名额,有些年份,上海甚至只能有进入“国一”。

进入“国集”是几年才有的幸事,这样的成绩令全校都为之兴奋!

旋即,宇哥收到了北大物理系八年本硕博连读的offer,成为后届学弟学妹口口相传的“神奇学长”。

 

 

(五)

时光倏忽而逝。

转眼一年的时间飞驰而去。高二的省赛又至,昊天、阿泽、小陈虽然都报了名,心态却大不相同。

一年来,阿泽几乎是放弃了其它科目的学习,定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昊天想试试自己今年有没机会进入国赛;小陈却戏称自己“是打酱油的”,他已基本确定通过综评,或者裸考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有更好的竞赛成绩固然好,但这也只是多一个加分项。

预赛、复赛、决赛,一切与之前一年似乎都一样,又似乎都不一样了。

“比赛没有变,是我们都变了。”小陈的话,让昊天、阿泽有那么一刻,都不想说话。

结果出来,“黑天鹅”再度光顾阿泽,平时做下来没问题的题目,在赛场上却成了拦路虎,久攻不下,导致再度失利,最终令他的成绩停留在“省三”。

小陈继续“省二”,没有前进,也没有后退。

昊天杀进省队,开始备战两个月后的“国赛”。

这次省赛后,三个伙伴在学校附近找了个餐厅一起喝了点酒。

只喝了几口啤酒,阿泽却一下子醉了,“我就是不信竞赛我不行!我不服!不服!”

“我知道大家都在看着我,看我是不是江郞才尽!你们看明年的,看明年我一下子打进国家集训队!

小陈一边叫服务员拿热茶过来,一边劝阿泽:“是考试,就有随机性,这次也真是运气不好。来来,先喝点茶!”

昊天什么也没说,像刚刚和高手过了一局跆拳道,赢了,但多少有点点乏力和无从说起的茫然。

 

 

(六)

两个月后,“国赛”开启,昊天拿到“国三”。

下一步怎么走?

一条路是止步于此,后面一年半的时间用来准备综合考试,“国三”在强基中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另外一条路是继续竞赛。

如果走得好,拿到“国二”以上的成绩,破格强基,或者直升清北,但这样的可以性并不大。

如果走得不好 ,最后的结果还是“国三”,那也只能有多半年的时候准备综合课了,预期的学校很可能会掉一档。

权衡再三,昊天还是选择了继续竞赛,“百折不回”是跆拳道的基本精神之一,过程尽力,结果接受。

小陈不出意外地中止了在竞赛上继续投入时间。

他的梦想情校是复旦,保持住目前的综合成绩优势,综评进入是最稳妥的选择。

阿泽如他所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竞赛上,甚至有些科目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会申请免做。“背水一战”的危机感时刻相伴。

竞赛生的教练和班主任在高二的赛季结束后会找每个学生做单独沟通。班主任往往希望此时还没出成绩的考生放弃,转而主攻综合争取在高考考出好成绩,而教练则更倾向于鼓励再尝试一次。

在面临这个抉择时,大部竞赛生选择和小陈一样激流勇退。像昊天这样希望再进一步,或者像阿泽这样背水一战的孩子,反倒是少数。

从晨昏到日暮,三个小伙伴经常结伴而行。

从深秋到初秋,又一个赛季悄然而至。

第三年参加省赛,阿泽终于一雪前耻,摆脱两年“省三”魔咒,拿了“省一”28名,却也还是无缘国赛。

把他拉下马的,是一批刚进高中的高一选手。这些后期新秀们无论开始竞赛的时间,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过程中家长灌注的资源,都比阿泽这一批更甚。

也因此,新的这批高一竞赛生,被戏称为“鸡娃元年”选手。这一年的国赛中,昊天更进一步,成功进军“国二”行列。这使得他可以以70分的加分优势,向目标中的大学更近了一步。

赛事闭幕后,阿泽和昊天立马进入到高强度的高考备战中。

早已全面复习过两轮的小陈,对两位赛后归来的伙伴,贡献出自己精心总结的笔记和刷题经验。

半年后,万夫冲关,高考争秀。

360度无死角选手小陈,以613分的高分,华丽得拒绝了清北的普通强基邀请,而选择在综评阶段录取他早已规划好的“社会科学实验班”,期待一年后进入他心仪的国际政治专业,去“遇见”他仰慕已久的“唐神”唐世平教授。

“这是我的人生。”面对疑问他为什么没有按照“传统”去清北,或者选择复旦的金融、人工智能等专业,他如此回答。

昊天以591分的总分破格强基进入清华英才班(其中语文106,数学141,英语137,小三门2个A+,一个A)。

阿泽全情投入复习半年之后,得到了一个他并不意外的分数。最后通过强基,进入到一所北方中档985院校。

离校前,三人再次小聚。

小陈分享刚刚得到的灵通消息,在北大的宇哥,已放弃八年制本硕博连读,跨系转出,去学金融工程了。

“可惜了宇哥的物理天分!”昊天叹息。

“别人觉得再好也没用,自己喜欢开心才最重要。”小陈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是的,正如清北之于我,”沉了一下,阿泽缓缓说,“三年后,考研再战!”

作者舒心,关注当下,更关心未来。现行教育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本文所有人名都为化名。

 

强基计划中的竞赛生

强基计划的招生对象非常明确,第一类为高考成绩入围者,第二类为竞赛成绩破格入围者。

当然,破格入围的条件极高,竞赛生需要拿到银牌及以上奖项才能够入围,且入围后还需要再次进行校测,并以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折算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若综合成绩未达到第一类考生最低综合成绩,则不予录取。

相较于以往自主招生政策,强基计划对于竞赛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而没有破格入围资格的竞赛生,需要以高考成绩入围,与非竞赛生一同竞争招生名额。

但是,基于高校想要优中选优的想法,今年强基计划的校测难度预计会与之前自主招生持平。而自主招生试题一向会涉及大学内容和竞赛知识,清华、北大的难度比其他高校更甚。根据往年考过清华、北大自招的同学介绍,清北的试题中,竞赛知识大概占一半还多一些。其中物理是难度最大的,有部分题目会超过预赛,数学则少部分会达到联赛一试的程度。且题量通常比较大,对竞赛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答题时间会稍显不足。

 

竞赛生的优势

整体来说,竞赛生在校测这一环节无疑是非常有优势的。对大多数竞赛生来说,真正有难度的关卡是入围。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强基计划的高考入围线大概会在往年高考投档线下10-20分左右。如果竞赛生没有获得破格入围资格,而高考成绩又无法达到入围线,那么竞赛生在校测上拥有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2020年强基计划提出了“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的政策要求,帮助高校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

因此,有竞赛奖项的考生在强基计划中有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01招生优势

(1)有机会破格入围
此前,华中科大透露省一或有机会,中国科大、武大等多所高校将破格入围条件定在了五大学科竞赛银牌水平。且个别高校称破格入围不占据所在省市招生名额!

(2)有机会破格录取
目前还没有高校提及破格录取政策。依据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多年经验,高校自主选拔对竞赛生的优惠政策有入围、免笔试、专业选择、降分录取等多种类型,预计今年多数竞赛生优势体现在校测环节,即潜在优势。

 

02潜在优势

(1)笔试
作为优中选优的拔尖人才选拔,高校测试难度一般要难于高考,并一定程度偏向竞赛,要求考生具备竞赛思维,尤其是清北华五等顶尖高校。竞赛生经过系统的练习,在答题模式和解题思路上有极大的优势。

(2)面试
往年高校面试分为综合面试和专业面试。综合面试从综合素质方向考察,专业面试多围绕考生报考的专业开展。无论从哪个方面考察,具备某一科或几科竞赛奖项的考生在介绍自己和回答相关提问时都可以发挥学科优势,让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按照清华、北大以往的招生情况,拿到银牌及以下的同学,可以通过各种学科、竞赛营获得签约降分,获得金牌的同学,则可以直接在学科竞赛决赛上拿到签约降分,少部分银牌前几名也有机会在决赛上获得签约降分。

但是今年因为自主招生取消,签约后的降分途径不复存在,且清华、北大今年还取消了领军、博雅计划。这意味着竞赛生想要进入清华、北大,除了保送外,几乎只能靠强基计划和高考裸分。

所以对于生物竞赛生来说,如果在高一或高二已经获得破格入围的资格,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则可以专心提高课内成绩,并对数理化三科多下功夫。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多学习一门数理化的竞赛知识,提高自己在强基计划校测中的竞争力。

对于信息学竞赛生来说,如果到高二还没有进入省队,建议尽早回归课内,将重心转移到数理化上。

对于数理化竞赛生来说,同样也需要尽早判断自己是否有实力冲击金银牌,不要浪费时间在难以达到的目标上,而导致自己无法入围强基计划。

最后,什么样的考生适合学竞赛?

目前大家最纠结的是,学竞赛的付出及受益不成正比。到底什么样的考生该学竞赛?

首先,学竞赛需要对竞赛有足够的兴趣;
其次,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有相对富余的时间。能够保证在学习竞赛的同时对平时成绩影响不大,或者即使有影响但后续在几个月时间内也可以补回来;
最后,考生对所学竞赛科目非常擅长,该科目在平时学习中成绩非常优秀。

如果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可以尝试学习竞赛。

对于竞赛生来说,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学习竞赛的原因是什么,是兴趣使然,还是因为升学?

如果是兴趣,要学会适可而止。因为兴趣而入门竞赛,无疑是非常好的开始,但是竞赛毕竟只适合少数有天赋有兴趣,且非常努力的人。

如果你正好是属于有天赋的人,那么在竞赛上深入学习会比别人更轻松,加上兴趣使然,不容易半途而废,获得好成绩大概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如果在竞赛上难以取得进步,或是竞赛已经开始严重影响课内成绩,那么放弃竞赛,专心高考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是升学,要根据目标提前规划路线。想要通过竞赛升学的同学,目标想必都是放在重点高校上。上文也提到过,如今重点高校的升学政策对竞赛生更加严格,也更加全面。而竞赛生相比高考生来说,在相同的时间内不仅要保证竞赛成绩,还需要保证课内成绩,才能够保障自己的升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